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8:09    次浏览
《小巷深处》教案绵阳市梓潼县文昌中学赵兴教学目标:(1)体会瞎眼养母和养女之间深深的母子之情。(2)学习文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。教学重点:体会瞎眼养母和养女之间深深的母子之情。教学难点:学习文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。教学课时:一课时教学流程:1.初步感知学生概括课文内容,提炼课文所体现的情感。2.分析、讨论标题——《小巷深处》的作用。问题:能不能把标题《小巷深处》的“深”字去掉,改为《小巷处》?讨论、明确:“深”指小巷的长,幽深。与“小”字配合,突出了“我们”住的偏僻,“我们”家的贫穷。追问①深”字有幽深的意思,突出了我家的偏僻和贫穷,在情感上有什么作用呢?讨论、明确:“深”突出了“我们”住的地方很偏僻,“我们”家很贫穷。可是养母却收留了我,可见养母对我情深。②:哪些地方体现了养母对我情深呢?在文中找出来,读一读。③:养女对养母的一片深情又是什么态度呢?有什么变化吗?文中找找,抓住关键词句或自己概括回答。归纳小结:养女对瞎眼养母的情感深不深?现在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,“小巷深处”中的“深”的含义有哪些?讨论、明确:"小巷深处"是母女俩家的所在,是她们生活的场景。“深”是幽深的意思,与“小”字配合,进一步突出了“我们”住的偏僻,“我们”家的贫穷。更突显出瞎眼养母和养女之间的深厚感情,她们的这种深厚的感情超越了物质,超越了血缘关系,是难能可贵的。 3.学习文章借助具体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。问题(1):第27段中“路”“小巷”“竹棒”“人影”顺序能不能调换,有什么规律?真的看到了这些吗?为什么要重复“长长”?讨论、明确:不能调换。范围由大到小最后聚焦到母亲身上,这些都是“我”和母亲一同生活时熟悉的事物,能够引发人的联想、勾起人的想象,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。 借助这些“物”形象具体地抒发了“我”对养母的思念和自己的悔悟。这里是“我”想象的情景,表现“我”对母亲的这种感情是翻越千山万水,没有空间的阻隔的。“长长的”重复,是强调了我对养母的情感的深沉。追问:想象三年来“我”不与瞎眼的养母见面,母亲对“我”思念的情景。使用原来的句式。路,小巷,竹棒,人影应该是什么顺序?改后读一读。问题(2):课文还有哪些段落是把抽象的情感通过记忆中典型的“物”,具体形象地来抒发的?读一读体会这种感情。4.作业:以下句式,任选一条,写一段通过具体的“物”来抒情的文字,⑴我开始淡忘了……那……甚至淡忘了……⑵我其实还记得,还记得……还记得……还记得……还有,还有……那……那…… + 正道语文微信投稿邮箱[email protected]正道语文编辑团队策 划:李华平主 编:正道语文微信编辑部本期责编: 郑后秀终 审:张贤洪 唐 锐 马 琴正道语文欢迎您正道语文群是全国最大、最活跃的教育研究航母群,拥有7个区共12000多个成员,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团结、凝聚了全国300多名特级教师、语文名师、教研员、大学教授,他们和广大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一道“探索语文正道,坚守正道语文”。目前,第一、第二、第三区、第四区(写作)、第五区(小学)、第六区(资源)已满员,欢迎您和您的朋友加入第七区559481947。亲,我们已错过了前世的牵手,也错过了今生的拥有,千万不能再错过做正道语文群友!扫一扫,您就进了正道!转一转,您的群商就得到了提高!目前10000+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如何关注:1.点击标题下方“正道语文”快速关注;2.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;3.微信搜索“zhengdaoyuwen”或“正道语文”。正道语文微信ID:zhengdaoyuwen 1.点击历史信息,查看更多内容2.长按右侧二维码,关注正道语文微信公众号长按二维码关注